16[多选题]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主要有( )。
A.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
B.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
C.用人单位产品结构调整期间
D.用人单位外迁期间
E.用人单位产品滞销期间
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包括:①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的;②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当这些条件出现时,裁减人员,应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并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17[多选题] 采取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能够使得企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也有很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
A.不利于企业信息沟通
B.组织机构重叠
C.管理人员膨胀
D.容易忽视企业整体的利益
E.决策依赖一个人,影响决策质量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事业部制结构的主要不足是:容易造成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的现象;各事业部独立性强,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18[多选题] 某企业采取欺骗的手段与某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该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 )确认。
A.企业管理者
B.企业工会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E.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CE
参考解析: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合同属于部分条款无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19[简答题]简述员工绩效考评的类别。
参考解析:
按照绩效考评的对象不同,可将绩效考评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上级考评;
(2)同级考评;
(3)下级考评;
(4)自我考评;
(5)外人考评。
(3)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20[简答题]请简述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
参考解析:
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如下:
(1)调研准备阶段 在本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
①初步情况分析。初步情况分析是指调研人员对本部门、本企业已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调研主题。要求企业和部门在提供信息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尽可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要害。 ②非正式调研。非正式调研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调研人员可以调查访问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和个别用户,听取他们的一般性意见,进一步明确该调查项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③确定调研目标。调研目标的确定是指在初步情况分析和非正式调研之后,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
(2)正式调研阶段 在本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方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表格,并按预定的计划和设想,到现场展开调查。
①相关信息的来源
a.原始资料。又称第一手资料.或初级资料.是指调研人员自己采集的资料,如企业的业务状况记录、销售记录、成本记录、用户意见簿记录、消费者反馈信息记录、对批发企 业和零售企业的调查记录等。
B.二手资料。又称次级资料,是指经过别人采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过的资料。这种资料通过机关、企业等单位或报纸杂志获得.成本低,但很可能失实,或由于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使资料失去使用价值。
②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理想的调查问卷和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是调研顺利进行的保证。调查问卷应根据调查内容而设置,要求做到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明确,所提的问题不宜太长、太繁,要便于被调查者回答.尽可能让被调查者用“√”或“×”来回答,这样也便于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
③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又称现场调查,是指到现场去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这一环节对调查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工作责任心、业务技巧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对调研人员进行慎重的选择、科学的培训和有效的管理。
21[多选题]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前提和依据是( )。
A.工作岗位研究
B.工作岗位分析
C.工作岗位评价
D.工作岗位说明书
E.工作岗位调查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前提和依据。通过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能够明确岗位的工作性质、所承担责任的大小、劳动强度的大小、工作环境的优劣以及劳动者所应具备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学识、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多选题] 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劳动定额可分为( )。
A.经验估工定额
B.统一定额
C.类推比较定额
D.企业定额
E.一次性定额
参考答案:BDE
参考解析: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劳动定额可分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和一次性定额。A、D两项属于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进行的分类。
23[单选题] 企业采用广告形式招聘各类人才的优点不包括( )。
A.信息发布迅速
B.能让所有的适合岗位的人员看到
C.成本比较低
D.可利用广告渠道发布遮蔽广告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企业采用广告形式招聘各类人才的优点是:①工作岗位空缺的信息发布迅速;②同许多其他吸引方式相比,广告渠道的成本比较低;③在广告中可以同时发布多种类别工作岗位的招募信息;④广告发布方式可以给企业留出足够的时间、机会和空间,挑选公司所需要的各类人才;⑤对于招募初级、中级水平的一般员工来说,分类广告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招聘手段;⑥企业还可以利用广告渠道发布遮蔽广告(bindadvertisements)。招聘广告的一大缺陷是,正在工作并且安于现状的人不会去看,这就意味着广告只能被一部分适合工作岗位的人员看到。
24[单选题] 在现场培训中,适用于一般直线管理人员,而不适用于职能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是( )。
A.工作轮换法
B.工作指导法
C.特别人物法
D.个别指导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工作轮换法是指让受训者在预定时期内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此法鼓励“通才化”,适用于一般直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不适用于职能管理人员。
25[单选题] 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统称为( )。
A.人力资源规划
B.组织规划
C.人员规划
D.战略规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人员规划是指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26[单选题] 人性的内容不包括( )。
A.自然属性
B.生物属性
C.心理属性
D.社会属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人性,即人的本性,是人通过自己的社会性的生命活动,形成或获得的全部属性的综合,即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人性的内容主要有:①自然属性,又称生物属性;②心理属性,是人性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人性的本质。
27[单选题] (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A.宪法的基本原则
B.宪法的指导思想
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D.劳动法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
28[单选题] 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物价指数调整的,如果物价指数小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幅度,则应在确认( )的增长幅度以后,以此增长幅度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
A.物价指数
B.最低工资标准
C.最低工资指导线
D.当地人工成本平均水平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工资项目预算的前期工作包括分析当年同比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物价指数只会大于或等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因为最低工资标准是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进行调整的。如果发生特殊情况,物价指数小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幅度,那么应在确认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以后,以此增长幅度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
29[多选题] 某企业采取欺骗的手段与某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该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 )确认。
A.企业管理者
B.企业工会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E.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CE
参考解析: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合同属于部分条款无效,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30[简答题]宁波市一家进口海产公司,由于业务人员流动太大,便请了一位人力资源主管来管理。这位人力资源主管上任后先进行调查了解,他想弄清楚,为什么业务人员流动率高达50%,是不是薪资、工作及公司制度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访问、观察及分析,他发现本公司业务人员待遇很高,高中毕业生一个月左右可以领到2.5万~3万元,如果工作努力,业绩好的甚至可以领到4万多元,因此每次征募业务员时,应征者不乏其人,但工作两三个月便辞职。最终他发现是工作性质对业务员辞职的影响比较大。在该公司,业务员必须早上三点钟去仓库批货,五点钟以前到批发或零售鱼货市场向中盘鱼贩或小贩推销海产。
从离职面谈统计中该人力资源主管发现,宁波市的年青人习惯晚睡、晚起。对于该公司这种工作时间,业务员一方面本身不很习惯,另一方面无法与其他朋友下班后一起游玩。在工作环境及性质方面,这些青年很不习惯与满口嚼着槟榔的鱼贩打交道,而且鱼腥味重,使他们对此工作有些厌烦。再一方面宁波市工作机会很多,虽然钱少一点,但工作性质合他们胃口的也较多,在没有经济压力的状况下,就发生了这种高流动率的现象。
这位人力资源主管了解原因后,利用工作性质及生活习惯与工作相配合的人力资源来改善现况。A地的孩子很能吃苦,于是他到A地拜访水产学校,交涉合作建校事宜,从A地水产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储备业务员,组成一班50人,在宁波租房子供他们吃住,照顾他们的生活,一方面给予他们与其他业务员同样的待遇,另一方面也安排半读的课程上课。
由于集体管理,工作时间很能配合,更由于收入比在A地工作高,因此业务员的流动率大幅降低,业务量也有很明显的增长。显然,这位人力资源主管成功地运用人力资源规划的观念完成了这项任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是什么?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参考解析:
(1)该案例说明在进行人员招聘与配置前必须进行岗位分析,了解岗位的工作条件和任职资格,严格按照岗位的要求去选择和配置岗位人员,员工的流失率才能下降,满意度才能提高。
(2)工作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②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③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④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⑤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此外,工作岗位分析还能使员工通过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充分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和职务晋升路线,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愿景,更有利于员工“量体裁衣”,结合自身的条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愉快地投身于本职工作中。
(3)工作分析的程序分为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
①准备阶段
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a.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B.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c.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d.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e.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②调查阶段
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应灵活地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例如,岗位的识别信息,岗位任务、责任、权限,岗位劳动负荷、疲劳与紧张状况,岗位员工任职资格条件、生理心理方面的要求、劳动条件与环境等。对各项调查事项的重要程度、发生频率(数)应详细记录。
③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出国留学网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 栏目推荐: